登陆注册
14379

个人养老金来了,能否让“老有所依”更有保障?

锤子财富2023-07-28 02:14:470

随着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36个城市和地区先行先试,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启动实施。

人口老龄化少子化正在加大我国养老保险所面临的制度抚养比快速提高、养老金缺口大、替代率出现趋势性下降压力等挑战。业内普遍认为,要满足多元化养老需求、健全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开展养老金融服务的改革与发展是必要之举。

至今年11月底,《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正式落地。其中明确,个人养老金账户的投资计划自主决定,可选择购买符合规定的储蓄存款、理财产品、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

在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时,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介绍,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导致了家庭结构的变化,建立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的目的在于提高个人退休收入水平,让退休收入来源多元化,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家庭养老的负担。压力越来越大的“替代率”

近年来,社会上关于“养老金缺口”的讨论时有出现,基本养老保险面临的“支付压力”问题也曾多次在学界内外引发热议。

董登新向记者介绍,在我国发展的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基本框架下,第一支柱是以政府承担的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团体商业养老保险是第二支柱,个人商业养老保险是第三支柱。而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仍是以第一支柱为绝对主导。

长期来看,我国的养老体系多是由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占主导,但由于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多位专家都对其表示担忧——仅依靠第一支柱,未来的基本养老保险或只能满足退休人员解决温饱问题。“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第一支柱的短板开始出现,养老金替代率逐渐降低。”董登新说,要想退休生活稍微富足,则第二、三支柱必须发挥起作用。

养老金替代率,指的是劳动者退休后领取饿的养老金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水平之间的比率。国际劳工组织在《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中称,55%是养老金替代率的警戒线,低于此水平的退休后生活质量将显著下降。而我国的养老金第一支柱社会平均替代率仅约为46%。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在采访中告诉《中国报道》记者,目前,我国的制度抚养比正在快速提高,而相反,由于就业等方面的原因,缴费率却在降低。这意味着,养老金的替代率在逐步下降。

“由于老龄人口的增加,每年要支付的养老金也在持续增加,从支出情况来看,我国养老金已经连续增长了18年。”郑秉文以近年来养老金收入端的数据称,尽管从2019年往前的十余年间,我国的基本养老金余额都有所增加,2019年这一数额达到5.5万亿元。但由于2020年在全球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导致该年度养老金结余陡降至4.2万亿元,直至2021年才又回到5.2万亿元。

郑秉文认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第一支柱的替代率压力都是很大的。他向记者举例称,若员工在退休前的收入为每月1万元,以46%的第一支柱社会平均代替率来测算,该员工的退休收入为4600元。按照第二支柱替代率20%、第三支柱10%的制度设计目标,在三支柱合计作用下,该员工的收入可达到7600元。“说明了在满足基本温饱的前提下,要想有更为丰富的生活需求,则需要补充层次的养老金制度。”他说。可用于投资的“强制储蓄”

根据《实施办法》,在中国境内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者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者,都可以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参加人每年缴纳个人养老金额度上限为12000元,可以按月、分次或者按年度缴纳,缴费额度按自然年度累计,次年重新计算。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养老保险司副司长贾江指出,从制度功能看,只有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实现了保“基本”这一前提,再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就能够实现“补充”养老功能;有意愿的劳动者参加,可以实现个人养老金长期缴费,可以持续增加个人账户资金积累。

与强制性公共养老保险不同的是,个人养老金是自主选择的结果。《实施办法》中明确,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实行封闭运行,不得提前支取。当达到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时,参加人可以按月、分次或者一次性领取个人养老金。

董登新告诉《中国报道》记者,在此前,个人家庭资产配置中,很少有关于养老金的资产配置。而个人养老金账户是独立于社保资金的个人账户,且账户内是封闭积累的长期投资资金,“本质上是强制储蓄”。董登新认为,对于家庭而言,这无疑也会是一项有力的后备基金。

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里的资金,可以自主选择购买符合规定的理财产品、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和公募基金等个人养老金产品。个人养老金的收益率实际是由所购买银行产品的收益率决定的。证监会官网信息显示,目前40家基金公司旗下共计129只养老目标基金(养老FOF)入选,6家保险公司的7款养老保险产品入选。

但至于收益率如何,尚未有精确测算。董登新告诉记者,2015年被准许入场投资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年化投资收益率在6%以上,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从2007年以来的年化平均收益率也达到7.17%,从2000年开始设置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年化平均收益率是8.3%。

包括董登新在内的多位业内专家都认为,在已有的养老方面投资收益率来看,个人养老金账户未来的长期投资收益率可以达到年化6%以上。对于不少个体投资者来说,“这是较为不错的成绩”。

从个体角度而言,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参与者可以递延缴纳税收,同时税收上也享有部分优惠。此前,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在《关于个人养老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公告》中明确,自2022年1月1日起,对个人养老金实施递延纳税优惠政策。个人向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的缴费,按照12000元/年的限额标准,在综合所得或经营所得中据实扣除;计入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的投资收益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个人领取的个人养老金,不并入综合所得,单独按照3%的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董登新表示,从目前的优惠举措上来看,对于月收入超过5000元,全年收入超过6万元的群体来说,吸引力很大。但对于中低收入群体而言,本来不需要交税,参与个人养老金后却要额外付3%的个税,投资所产生的收益此后也要补缴个税,显得不太划算。

董登新建议,为吸引更多人参与个人养老金,可以同时提供EET和TEE两种税制。当前采用的EET税制则更受高收入群体欢迎,领取个人养老金时,仅征收3%的个税,优惠力度大。而TEE税制是将已经交过税的资金放到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中,对于中低收入者而言,由于不需要交税,这种税制不会造成损失。覆盖率是唯一指标

目前,个人养老金先行城市(地区)已经确定,31省份的36城入选。试点地区的多家银行都相继推出了手机银行办理个人养老金账号的业务,多家银行还推出诸如微信立减金等优惠举措来“抢占”个人养老金用户市场。

采访中,郑秉文告诉《中国报道》记者,尽管现在个人养老金制度只是在36座城市内施行,但是随着经验的累积,未来个人养老金实施的地区也会越来越多,最终达到全面覆盖。在他看来,试点的效果主要是考量制度的激励性和有效性。激励性要是很好,很多人来参加,就说明制度有效性很好,“纵观国际上的经验,衡量第三支柱成功与否的唯一指标就是覆盖率”。

但同时,郑秉文也坦言,我国的个人养老金制度尚在起步阶段,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如果在之后,第二、三支柱能够打通,那么个人养老金就能进一步扩大覆盖面。

记者梳理发现,外界对于影响个人养老金市场井喷式增长的顾虑之一就是资金的安全问题。由于个人养老金是封闭式积累的资金,缴存期限长达数十年。对此,董登新向记者表示,个人养老金账户的资金由商业银行作为第三方托管,购买的理财产品也是由相关机构审批通过的,风险相对可控,收益也较为稳定。

在介绍当前个人养老金12000元的个人缴费上线额度时,贾江指出,缴费额度主要从保持适度补充养老水平、体现增量改革的角度出发确定的。今后,国家会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发展情况适时提高缴费上限。郑秉文也认为,随着经济增长当前的缴费上限会逐步调整,随之而来的也就是收益的提高,多缴多得。

《实施办法》正式落地后,董登新发现,身边对其不了解的不在少数。他建议,金融机构应持续地开展投资者教育工作,为有需求开设个人养老金账户的用户提供咨询服务。除此之外,机构在产品的研发上要不断创新,提供丰富、保值的养老金融产品供投资者选择。“当个人养老金成为大家共识时,个人养老金账户的资金储备则会是相当可观的。”他说。

撰文:《中国报道》记者 邱慧

责编:徐豪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