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779

曾经内涝严重的新加坡,是如何变身花园城市的?

锤子财富2023-08-08 19:58:030
全球气候变化给新加坡的水治理提出了新课题。海平面上升和极端天气频次、强度增加,对新加坡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威胁。

今夏,全球多地接连遭到洪水泛滥和闷热高温的侵袭,气候变化的影响正在加剧。新加坡作为一个临近赤道的城市国家,为热带雨林气候,且地势低洼,但暴雨过后产生城市内涝的新闻并不多见。

新加坡现有的环境并不是自然禀赋,在上世纪60年代建国之初,暴雨过后新加坡城区内涝频发。之后,新加坡经历了长达几十年的水治理,把水问题提升到战略高度,不惜投入巨资,规划多个治水工程,并带动新加坡全体民众参与,才基本解决了城市内涝的问题。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周士新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新加坡城市治理的核心经验是科学处理好规划、建设和管理三者的关系,从而树立了新加坡的城市品牌。

排水和集水相结合

新加坡是四面环海的低洼岛屿,土地面积仅728平方公里,有30%的土地海拔高度低于5米,在自然条件下极易遭到水患。新加坡于1965年建国,起初治水举步维艰,一直处于摸索和理顺的过程。

1977年,时任新加坡总理李光耀举全国之力发起“十年清河,十年河清”行动,1987年行动取得实效后,新加坡把清河的经验做法逐一复制推广到全国所有的地区。

直到2001年,新加坡完成体制调整,公用事业局整合全国水务相关职能,成为新加坡30年治水成功的一个标志性事件。经过多年的改善,新加坡易发生水灾的面积,已从上世纪70年代的3200公顷,大幅缩减至目前的28公顷。

由于国土面积小,人口密集,新加坡水资源严重匮乏,新加坡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居世界倒数第二位。所以在治水的过程中,新加坡将快速排水、收集降水,将防治暴雨内涝和充分利用水资源结合起来。

现在新加坡地表面积的三分之二都成为雨水集水区,包括城市沟渠,河道和水库。新加坡已经在全国建设了上千公里的明渠和沟壑,密集程度在全球城市中位列前茅。截至2022年,新加坡政府在过去10年拨款约20亿新加坡元(约合107.2亿元人民币)加强全岛沟渠排水能力,以及提升沟渠设计标准。

通过城市的排水网络,雨水最终进入新加坡的17个水库,成为新加坡水资源的源头。在新加坡的水库中,滨海堤坝或许是外界最为熟知,它坐落于新加坡河的入海口,不仅可以调节海水和河水,具有防洪的功效,同时还是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ABC水行动计划

随着新加坡的防洪系统以及水资源管理策略和方法的不断完善,城市内出现明显的长时间积水和内涝的现象已经慢慢退出了人们的视线。

虽然解决了内涝问题,但是新加坡全国各地露出的水泥管线和沟渠,不仅不美观,还破坏了土地原有的生态系统。2006年新加坡政府启动了ABC水行动计划(Active, Beautiful, Clean Waters,即活力、美丽、清洁的水),恢复河流和湿地生态系统,用植被覆盖更多的城镇,利用自然生态保持水份,减少洪涝。

作为ABC水行动计划的一部分,新加坡采用了空中花园雨水拦截技术。如今在新加坡各式各样的空中花园建筑,有着美化城市和实现雨水拦截两大重要任务。

雨水下降后,直接被屋顶花园的植被收集和净化,再通过单独的管网系统被单独引流至低层的各类绿化。在不下雨时,屋顶花园的储水层又可以给植物供水,实现了建筑物的垂直绿化。同时,屋顶花园还可以遮挡阳光,从而降低了建筑的温度,减少城市“热岛”效应。

气候变化提出新课题

不过,全球气候变化又给新加坡的水治理提出了新课题。根据新加坡气象局2019年的报告,新加坡平均海平面高度较1970年的水平,已上升多达14厘米。海平面上升和极端天气事件频度、强度增加,正对新加坡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威胁。

如在2021年,拉尼娜现象导致新加坡降雨量达到多年来的高峰,城市一度出现短时内涝现象。新加坡虽表示已做好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准备,通过数据和研究,设计管渠拓宽方案,但也承认气候变化带来的问题有很多层次,改善基础设施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