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309

诞生“全球首创”,成都高新区已成为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新高地

锤子财富2023-11-29 09:51:210
近年来,成都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连续多年保持20%的增长,拥有国家级人才团队超过100个,累计上市及过会企业10家,与20家世界500强跨国药企开展合作,累计50家知名投资机构先后联合组建了生物医药专项产业基金。

11月17日,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成都高新区管委会承办的2023金熊猫全球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成都高新区举行。“跨物种肿瘤基因治疗”项目获尖端生物医药领域一等奖,这也是该项赛事仅有的三个一等奖之一。

生物医药产业正是成都高新区三大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成都高新区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地位逐年提高,已成为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新高地。日前公布的2022中国生物医药园区竞争力排行榜显示,成都高新区位列该领域的第一方阵。

产业规模连续多年保持20%的增长

诞生“全球首创”

“成都高新区给企业研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环境。”华西精创总经理孙淼说,成都高新区给生物医药企业的初创、成长提供了很多便利。

2021年,华西医疗机器人研究院通过“岷山行动”计划在成都高新区成立。这是一个围绕医疗机器人产业技术方向,以产业孵化为核心的新型综合研发机构。次年,研究院主体注册了华西精创公司。为何选择了成都高新区?孙淼介绍,成都有充足的高校科研资源,有华西医院这样TOP级医院提供的优质临床资源,还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同时成都高新区能够给到非常好的研发和营商环境,这些都是一家医疗领域的公司所看重的关键因素。

现在,华西医疗机器人研究院成功研发了智能3D医疗高速打印系统(3D-HSP)。

近日,该系统投入临床应用,已经覆盖15个省(区、市)。智能3D医疗高速打印系统所打印的外固定支具,主要用于覆盖四肢骨关节及脊柱的创伤急诊和术后的外固定,比如腕关节、肘关节、膝关节等。该研究团队针对传统技术底层缺陷,全球首创医疗冷凝固化无支撑架高速智能3D打印技术,可代替传统骨折后的石膏固定,精确高速打印外固定支具。

华西精创的发展只是成都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成都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连续多年保持20%的增长,拥有国家级人才团队超过100个,累计上市及过会企业10家,与20家世界500强跨国药企开展合作,累计50家知名投资机构先后联合组建了生物医药专项产业基金。

在产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成都高新区在今年10月承办了中国生物医药界国家级盛会——2023中国生物技术创新大会。这届大会吸引了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邓子新、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兴栋、中国工程院院士于俊崇、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学敏等在内的近30位院士来蓉。此外,阿斯利康、拜耳、GSK、艾伯维等20家世界500强跨国药企、50余家国内外知名医药企业也齐聚成都。

会上公布的信息显示,成都高新区生物医药综合竞争力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苏州工业园区和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列第一方阵。

为何能保持这样的成绩?成都高新区生物产业局相关负责人曾表示,成都高新区能够稳居中国生物医药园区竞争力排行榜第一梯队的关键在于,提升了成果转化创新策源能力,并为生物医药企业构建了创新链、产业链到人才链、资金链四链融合的全链条全周期的产业服务体系。

加快建设产业载体

瞄准“卡脖子”难题开展科技攻关

今年9月,总建筑面积达3.38万平方米的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项目——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天府国际生物城新院区正式投用。

大型医药项目争先落户的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已经硕果累累。从2016年建设至今,一大批生物医药企业在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发展壮大,成都先导、苑东生物、康诺亚等企业成功上市,威斯克成为“独角兽”企业,齐碳科技、迈科康、优赛诺则是“潜在独角兽”企业。截至目前,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园区已经落地项目超过300个,还有更多的具备发展潜力的生物医药企业正在这里飞速成长。

据了解,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正瞄准生物技术药、化学创新药、高性能医疗器械、专业外包服务及健康服务等5大细分领域和血液制品、抗体药物、新型疫苗等18个细分赛道,不断构建完善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4000万创新券撬动技术服务合同总额已经超过2亿,促成合作项目50个,加速产品注册上市7个,其中典型项目包括华西海圻安全性评价加速威斯克新冠疫苗上市,西点科创大动物实验助力百瑞恒通球囊扩张导管取得注册证,药明康德原料药合成推动汇宇制药新药研发、重庆美莱德药理毒理学研究助力柏奥特克水痘和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研发。

与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同样引人关注的,是天府锦城实验室(前沿医学中心)。这是由成都高新区与四川大学合作筹建,四川省政府批复建设的天府实验室四个方向实验室之一。今年1月,该实验室发布全球生物医药青年人才策源计划“揭榜挂帅”和“团队赛马”首批次项目需求榜单,12个国家级人才团队成功揭榜。其中,揭榜挂帅方向团队2个,团队赛马方向团队10个,聚集高能级人才及科研人员超过150人,拟申报专利不少于50项。

今年10月,第二批项目榜单发布,涉及核酸药物、合成生物学、核素药物、抗体药物、精准医学等5个细分领域。实验室明确未来3年还将投入1.5亿元支持5个方向团队“揭榜挂帅”,促进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揭榜团队最高可获得3000万元研究经费支持。

“揭榜挂帅项目的核心内涵是聚焦临床需求和市场需求,以产业化为导向,瞄准关键‘卡脖子’技术难题开展科技攻关,推动揭榜项目成果转化为产品,探索解决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积极为全民健康贡献力量。”实验室主要负责人介绍说。

打造优质营商环境

最大限度支持科技创新企业成长壮大

成都优赛诺生物成立于2020年12月,是一家专注于异体通用型CAR-T细胞治疗药物研发及产业化的创新医药公司,在整个赛道中处于全球领先位置。公司因为研发需要,须从海外进口冷冻脐带血,但对于一家成立不足三年的公司来说,这样的特殊医药产品进口难度很大。

成都高新区了解到优赛诺生物的进口需求后,决定一事一议,制定了解决方案,并逐步落实。最终,成都高新区通过关地协同的方式,协助优赛诺生物获得了进口许可,解决了公司产品研发乃至后续注册工作的燃眉之急。

“有了成都高新区及相关部门的帮助,我们才能顺利地获得这些研发材料,进而开展下一步的工作。”优赛诺生物公共事务总监姚喆表示,成都高新区在创新制度上的探索,极大提振了企业科技创新的信心,也进一步完善了创新药研发的产业链体系。

像优赛诺这样,在研发阶段面临重重挑战的公司并不少见,成都高新区也一直在探索如何更好的帮助生物医药企业走过艰难的早期研发阶段。为了给企业节省成本,成都高新区主动提供研发设备,减少企业早期的大额设备投入。此外,成都高新区还为入驻的生物医药企业减免租金。

针对有突破性研究的团队,成都高新区还给予资金补贴。华西医疗机器人研究院即通过“岷山行动”计划获得了近1亿元的产业扶持资金。

2021年,成都高新区启动了“岷山行动”计划,聚焦全区主导产业“卡脖子”技术和未来产业前沿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发布需求榜单,吸引顶尖人才团队揭榜。如今,“岷山行动”发布的3批需求榜单已吸引超过200个团队申报,11个团队成功揭榜,已聚集各类产业专家、技术专家超400人,全职364人,其中硕士及以上112人。华西医疗机器人研究院便是首批“揭榜挂帅”的新型研发机构之一。

成都高新区多方位的人才吸引政策已经见效。在人才到位后,如何将产业链打通,是成都高新区在持续发力的方面。今年3月,成都高新区聚焦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重点产业链,发布了“产业建圈强链三年攻坚计划(2023—2025年)”,持续提升医药健康产业规模能级。

在生物医药产业之外,成都高新区对其他领域的科技创新企业扶持也一直在加码:对建设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运营主体,最高给予1500万元支持;依托电子科大优势学科,打造“环电子科大”孵化圈;持续举办颠覆性技术大赛等高能级赛事活动,鼓励“四派人才”项目入驻孵化载体,推动在孵企业数量质量“双提升”……

而多领域科技产业的投入,又能反过来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成立于2017年的今是科技有限公司,是成都高新区一家致力于提供纳米孔测序平台及其解决方案的高科技企业,其基于自主知识产权“边合成边纳米孔测序”技术路线的GSeq500纳米孔测序仪,近期在上海市生物医药技术研究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等单位正式投入使用,这也是该技术路线全球首款商用的测序仪。

在生物医药产业飞速发展的同时,近年来成都高新区大力发展的集成电路,恰恰能够为今是科技提供良好的产业链协同条件。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和四川农业大学等高校培养的相关专业人才,共同构成了今是科技研发、技术和业务团队的中坚力量。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已聚集各类孵化器130余家,面积达540万余平方米。其中国家级孵化器20家、国家备案众创空间21家、省级孵化器10家、省级众创空间12家。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