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81

我国水产种源存在“卡脖子”风险,业内:重大品种仍依赖国外引种

锤子财富2023-05-12 19:42:100
我国缺乏自主可控的重大品种,大西洋鲑、凡纳滨对虾和大菱鲆等重大品种仍依赖于国外引种。

“现代渔业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聚焦关键核心;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促进产业升级;要以品牌建设为抓手,提升发展实力。”

5月12日,在第六届渔博会上,国务院参事、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于康震提出了上述对于“现代渔业”的观点。

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在大食物观的指导下,我国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

在我国,渔业是农林牧渔业中最有增长潜力的产业。据《2018-2022年中国统计年鉴》,渔业总产值持续上升,约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10%。近年来,在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下,渔业产值依然逆势上扬,尤其是2021年渔业产值较2020年同比增长13.6%。对比来看,同年全国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增速仅为6.7%。

在论坛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林祥明称,渔业产量持续增长有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我国水产品总产量连续30多年保持世界第一,水产蛋白占我国动物蛋白消费的30%以上,人均占有量接近全球人均水平的2倍。

林祥明提到,我国水产种业存在不足,容易受制于国外。

具体来说,我国缺乏自主可控的重大品种。大西洋鲑、凡纳滨对虾和大菱鲆等重大品种仍依赖于国外引种,导致我国海水养殖业供应链安全基础不牢固,在市场、价格、种源等方面都存在“卡脖子”风险。

与此同时,在种业技术方面,世界海洋水产种业已进入“常规育种+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的育种4.0时代,而我国水产育种原创性技术仍然很少。鳗鲡等具有高经济价值物种的人工繁殖技术依旧未突破,深远海养殖系统工程与智能化生产技术有待强化,水产养殖动物病害高效免疫与精准防控技术尚未建立等。

值得关注的是,生物育种技术是未来水产种业科技创新的战略方向之一。

林祥明称,在未来,以水产种质资源库为基础的表型性状高通量鉴定、基因资源规模化发掘以及经济性状相关基因的精细功能研究不断深入,以基因编辑、全基因组选择、配子胚胎高效操作等为代表的现代生物育种技术将全面应用到水产种业中,育种效率呈几何级增长,育种由随机向定向、可设计转变。加快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由此推动水产种业进入智慧育种4.0时代。

在于康震看来,渔业科技创新是驱动渔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现代渔业科技的应用是水产品稳产保供的重要支撑手段。我国要聚焦关键核心,研发先进适用技术,破解产业发展难点问题;要聚焦重点品种,深入实施水产种业振兴行动,加快优良品种培育;要聚焦现代装备,加强养殖、加工、渔船渔港、冷藏物流等领域新装备研发和示范应用,进一步提升设施渔业水平。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