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88

居民参与让社区变得更有活力,上海浦东东明路街道的尝试

锤子财富2023-09-19 16:13:000
上海浦东东明路街道利用社区微更新吸引居民参与,借助改造的机会培养居民中的能人成为社区规划师。

怎样让社区不断变得更好,是很有学问的一件事情,重在尝试。前不久在上海举办的首届新华·社区营造大会上,来自多个城市的社区营造人士汇聚一堂,一起探讨怎样能让社区变得更有活力。

上海浦东东明路街道利用社区微更新吸引居民参与,借助改造的机会培养居民中的能人成为社区规划师,为这个孕育于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的社区带来了活力。

上浦路201弄小区与凌兆佳苑之间的西新港,河流两侧修建了步道(佟鑫摄)

二十年前,这里还有不少生产队

距离上海浦东近期的发展热区前滩地块骑车仅几分钟路程,就是地处三林世博地区的东明路街道。辖区面积5.95平方公里,东至杨高南路,南到外环线,西接济阳路,北临中环线。南北向的上南路从辖区中央穿过,西边是凌兆新村,东边是三林城。街道现有38个居民区、73个住宅小区,街道人口13万。其中老年人占总人数的29.23%,老龄化程度在浦东新区的36个街镇中排名第四。

东明路街道的历史与现状,鲜明地反映了上海近中郊城市化的特点。在11号线三林东站旁边的东明路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楼展厅,记者看到了社区志愿者、退休地理教师杜彪武二十多年前骑着自行车走遍街道,手绘完成的第一张《东明路街道辖区示意图》。地图上还标记着多个生产队的位置,各居委会当时还叫“村委”。

1999年,东明路街道成立时,除了一部分三林地区原村民拆迁“上楼”变居民,一部分原来住在浦西延安高架沿线等老城区的居民也经过动拆迁,搬到这个新社区。在新华·社区营造大会上,东明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肖春平坦言,东明路街道的社区发展存在资源禀赋不足、文化积淀不深、居民参与意愿不强等劣势。

肖春平谈到,街道老旧公房小区多,很多新上海人可能首次置业会到东明路街道买房子,但年轻人白天都上班去了,老年人依靠小区公共配套设施生活就够了,社区活动的公众参与意愿不强,开展社区营造来提升活力的需求很迫切。

凌兆十二村居民参与共创,在小区内部公共区域建造的社区花园“彩韵花园“(佟鑫摄)

2020年起,东明路街道引入了知名社区营造组织四叶草堂,以解决社区问题为出发点,一方面在社区内选择合适的场地进行微更新,另一方面通过与居民共同营造社区花园,形成社区花园网络,借此契机建立专业人士与居民共同参与的四类社区规划师队伍。

从吸引居民参与到让居民有主动性,三年的实验积累了很多经验和一批有样本价值的点位。2019年以来,东明路街道建成了59个社区花园,培育民间自发建成社区花园60余个。38个居民区的社区规划图都已完成。

共生理念下的小区场地和社区咖啡

三林苑小区建造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由同济大学设计,曾是建设部全国第三批城市住宅试点小区之一。记者走进三林苑北门,看到老弄堂风格的中心花园。这里设计了睦邻休憩区,供老人聚会聊天。石墙上的社区老照片记载了历史,健身器械和沙坑、跳格子等游戏区则吸引着孩子们。社区卫生中心旁边的树林和连廊旁边,还有孩子们利用废旧皮卡搭建的“皮卡游戏场”,它的诞生也源自孩子们与家长志愿者的共同酝酿和合作。

三林苑的孩子们与家长志愿者利用一辆废旧皮卡搭建的“皮卡游戏场”(佟鑫摄)

三林苑小区很有特色的一楼架空层,正在进行改建。未来将建成mini健身房、母婴室、社区会客厅、儿童课、阅读室、老年活动室、社区美术馆等,成为社区的公共活动场所。

在凌兆五村、凌兆十二村等老社区,记者也看到,社区中央的公共活动场地无论大小,都经过设计,或安置充足的健身设施和休息座位供居民使用,或精心打理了植物、花草,结合了孩子的画作和社区的历史信息等,让人们能放松地在家门口享受时光。

位于灵岩南路三林路路口的三林咖啡,也是体现共生理念的一家社区咖啡馆。店所在的这段灵岩南路是小商铺云集的商业街,从餐饮、美容美发到服装等各类商店一应俱全。

三林咖啡馆入口处的长椅和楼梯(佟鑫摄)

三林咖啡是东明路街道“街区共生联盟”的共创方之一,这个联盟是商户、居民、政府人员、设计师和研究者等组成的开放式组织,人人都可以发起共创,提出促进街区发展的方案。

三林咖啡一楼入口两侧分别是一家金饰店和一家服装店,咖啡馆的营业区域在三层楼房的二、三层。店主曾主动提出,改造一楼入口处的台阶、走廊、楼梯等,让路人可以活动和休息。经过商议和设计,公益组织提供资金支持,加上店主自掏腰包改造,一楼走廊已经有了显著变化。

下午四点钟,做手机贴膜生意的摊主在三林咖啡一楼走廊支起摊位营业。路人走进来坐在长椅上稍息,和摊主聊着天。走廊两侧墙上除了有大幅的咖啡主题绘画,还有十几张居民作品组成的微展览,被命名为“烟火灵岩美术馆”。这家咖啡馆已经开了9年,是社区居民熟悉的社区店,也像一颗大树,维系了一小块物种共栖的沃土。

据四叶草堂介绍,设计师没有选择给三林咖啡做一块花哨的招牌,而是通过改造一层公共区、楼道和上层经营场地的氛围,帮助聚集人气,让这家店能成为有社区标志性氛围的市民会客厅。记者上了二楼,点了杯芒果冰沙坐下,看到一位老年居民边喝咖啡边看大屏幕上投影播放的央视15套戏曲节目。窗边卡座区,几组居民喝着茶谈笑风生。

墙上的“文明公约”写着“关爱弱势群体,言行举止得体”,玻璃门上也贴着互动提示,人们可以写下自己对店铺的希望,可以扫码加入共创并在共享文档中查看“东明萌力街区共生计划”的详细信息。

让更多人成为社区变化的参与者

肖春平在新华·社区营造大会上介绍,在地共创力量对东明路街道的社区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学校、商户、企业,都在专业规划设计团队的引领下参与社区的活动,街道现有各类规划师780多人,居民区的活动团队从原来的10个增加到超过420个。社区活动团队的平均年龄也大大下降,不再是仅仅以老年人为活跃分子,很多年轻人也积极参与进来。

在东明路街道整体的社区营造进程中,更强调通过项目来推进。肖春平谈到,在做事的过程中,人们能沟通感情、增进了解。各类项目在设计过程中,首先由居民把意愿、建议提出来,然后由社区规划师参与一起完成构想,再提交到居民层面,集体进行讨论,形成实施方案。

方案获批、有专项资金保障以后,街道会开始对这个空间进行投资分析。肖春平介绍,社区规划项目实施分三类,中大型改造特别是涉及到居民区内部大型空地的利用,会统一申请政府实事项目立项支持;小型项目,如几千块钱规模这类,通过居民区安排自治金“微基建”项目组织实施;单点的微改造、资金规模非常小的项目等“迷你项目”,则考虑由居民自发贡献资源,募集资金组织实施。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